
來到成都除了領略古鎮風光之外還有三要, 麻辣火鍋要吃;茶要喝;戲要看。
成都最富盛名的古戲台有2處一個是「武侯祠大戲台」,位於成都著名景點武侯祠內,
那裡濃縮了幾千年文明的三國文化ˋ蜀文化和巴蜀表演藝術精髓。
另外一處川劇表演著名地方位於成都文君樓賓館對面的文化公園內ㄉ「蜀風雅韵」。
蜀風雅韵是目前四川僅存的一家淵源深厚的民間梨園,
曾經是名角薈萃的川劇演員會館,近年來重聚川內名角,每晚推出一場「經典戲曲,民間絕藝表演」。
對於戲曲vi 一竅不通,只聽ㄉ出樂曲音調ㄉ高低起伏;節奏快慢,看ㄉ出演員所表達ㄉ喜怒哀樂,
還有變來變去抓不出破綻ㄉ川劇變臉,除此之外大多有看沒有懂^^|||
雖然對於川劇ㄉ故事情節有些霧煞煞,但這可完全不影響vi 看劇ㄉ心情,
俗話說:「內行人看門道,外行人看熱鬧。」
隨著台上鼓樂齊鳴ㄉ熱鬧聲響;演員們ㄉ腳健身手;vi 也能自我陶醉其中。
今晚ㄉ戲劇分為9大段,從鬧台告知好戲即將開演ˋ折子戲ˋ樂器演湊ˋ
木偶戲到川劇的最獨門的變臉絕技表演,介紹這麼不如來好好ㄉ來欣賞一下。
「川劇摺子戲」,川戲舉重若輕,幽默刁鑽,少有蕩氣迴腸的段落。
但蜀風雅韻保留了一出難得的氣勢恢宏的摺子戲, 女兒身段,男子氣概。
不一樣的巾幗與旦戲,足以斥退丈夫,羞死帝王。
品茶聽戲,是四川人閒適生活的一種情致。
不過來到這也能有這般享受,每個座位前方ㄉ竹編茶几上會擺上一個蓋碗茶,
服務生會不停ㄉ來回為聽眾添加茶水。
「二胡獨奏」,胡琴從西域傳入中原,屢經改良與維新,成為漢人獨具魅力的拉絃樂器,
有二胡、高胡、板胡、京胡等分類。既能描寫氣勢恢宏的意境,也表現深沉、悲淒的內容。
「杖頭木偶」木偶戲,又稱傀儡戲,源於漢代。四川木偶從唱腔、劇目到表演程序廣受川戲影響,
小巧靈便,因而舊時班社多如牛毛,超過川戲班子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尤以杖頭最盛,又分大木偶、中型木偶、小木偶(精木偶)三種。
杖頭木偶不是只有隨著操縱者走來走去,其中還包涵了許多高難技巧,
像是變花、下腰、搬翎子、轉八角帕等等,讓人驚豔。
杖頭木偶是一種人偶同台的木偶形式,以四川的木腦殼戲及北京的托偶戲最為著名。
最初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,風格莊重、肅穆,宋時演化為木偶戲,元明清以來流傳民間,
成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雜耍。
「包公」,vi 完全忘記這場戲碼ㄉ名稱,可能是"包公回朝"ˋ"包公賠情"或是.....,
vi 印象最深刻ㄉ是他那張臉譜,以深棕色涂臉底,黑色勾「泰山眉」、「丹鳳眼」,
表示包拯的鐵面無私、正直果斷,眉眼之間勾白色,印堂上用白色勾繪形如筆架的「山」字。
黑白對比。顯示包拯明辨是非,執法如山。額上勾一白色「月牙」,說他廉潔有明若皓月的意義。
「手影戲」手影也許是最古老的一種藝術,是對勞苦擔重擔的一雙手的禮讚。
「吶子獨奏」一支吶子,演繹萬般風情,百鳥朝鳳,足以令頑石點頭、百獸起舞。
卡戲,是散失於川西北高原多年的一項絕活,蜀風雅韻推陳出新,
挖掘栽培卡戲世家傳人,一人同時演奏多種罕見樂器,表現複雜的情景對話,淋漓盡致,喜樂無極。
川劇丑角表演「滾燈」它是川劇中喜劇的經典作。說ㄉ是洽查某惡整老公ㄉ戲碼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小光頭是整齣戲中ㄉ靈魂,任何一個小動作都牽動著觀眾ㄉ情緒。
西諺有云:「一個小丑進城,勝過一打醫生」。所以沒事多笑笑,多笑笑沒事嘿~
《滾燈》是川劇中久負盛名的獨門絕技,把點燃的油燈頂在頭上,做各樣的動作。
像是翻觔斗、從板凳下鑽過等。
小光頭渾身小丑細胞常常逗ㄉ觀眾捧腹大笑拍案叫好。
「台上十分鐘、台下十年功」,不管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如此。
「變臉」川劇中最有嚼頭的神秘絕技,源於古西蜀,馳名中華梨園。
變臉者以魔術般的技法,瞬息間變換臉譜,以顯示人物內心和劇情的急劇變化以及內在張力,
不管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或是驚訝、憂傷都可以在一剎那間變化出來,
使得演員能夠將劇中人物的內心起伏,藉由臉相的轉變,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。
是川戲獨樹一幟的人物刻畫技法。
一場90分鐘ㄉ演出,卻是一千年的西蜀文化體驗。
所以有機會來到成都除了吃麻辣鍋ˋ喝茶記得來看場好戲~
蜀風雅韵
成都市琴台路23號(市文化公園內)
Tel:86-28-87764530
演出時間:每晚8:00~9:30
【我們這樣玩成都】聯播區:
老夫子旅遊
海豚飛看世界
Camay 樂活誌
Vincent的網路日誌
咖啡因|影
【話題延燒】